2009年7月7日星期二

2009年南京大学韩江学院中文硕士班招生手册

办学目标

  为马来西亚培养熟知中华历史、文学和文化、了解华人社会、熟练运用中文,具有高汉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人才,以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文化合作和交流。


南京大学文学院

  南京大学的历史溯源于中国晚清政府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和美国教会创办的金陵大学,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名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73所重点大学之一,1999年列入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达35人,居全国高校第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实力,具有国际影响的名牌大学之一。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远源,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 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后历经了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至1952年,由汇文书院等基督教书院发展起来的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一百多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如李瑞清、王瀣、黄侃、汪东、吴梅、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方光焘、罗根泽、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先生等执教文学院。经过几代师生的艰苦创业和奋力开拓,形成了坚持真理而不追逐时尚的学术精神和朴实、严谨、创新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文学院有院系建制为四系两部,即文学系、语言学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和大学语文部、海外教育部。在中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属的8个二级学科中,文学院具备其中的7个,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院目前拥有两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专业,13个博士点,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学科覆盖面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系前列,是国内有实力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7年,南京大学文学院被评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6年,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并获得较高的评价。2007年,文艺学学科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文学院以4个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中文院系国家重点学科数第二的地位,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成为南京大学文科中的首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文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2、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3、古典文献研究所;此外还建成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域外汉籍研究所、《全清词》编纂室、美学研究所、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江淮方言研究所、戏剧影视研究所、影视工作室等一系列能够引领本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平台。
  文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任课教师87人,其中:教授46人,占53.4.7%;副教授21人,占24.4%;讲师19人,占22.2%;获博士学位者67人,占77.9%,获硕士学位者12人,占13.9%。
  文学院教师爱岗敬业,教风良好,他们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中具备政府各种学术荣誉称号和受到奖励的人员占我院总人数的40%以上。连年被学校评为教学特优单位,有多位教师被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院科研项目与成果持续增加,竞争重大科研项目的实力增强。
  2000年以来,文学院各学科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年均达150篇左右,出版专著年均50多部,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多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2007年,大型古籍整理成果《册府元龟》荣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正式奖。
  南京大学文学院是中国教育部最先批准在海外授予中文研究生学位的单位,设有海外教育部,积极开拓国际中文教育空间。
  2001 年,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与马来西亚韩江学院经过友好协商,并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可,开始在马来西亚举办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截至2008年已招收了8届学员,90多人,已有60多人获得学位。其中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桃李成林,播下了美好的办学声誉。在办学过程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承担了中国教育部海外华文教育模式研究项目,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文学院配备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研究生奖学金名额,马来西亚中文硕士班的学员毕业后可申请前往南京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韩江学院

  韩江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13日,是北马一所民办非营利华文高等学府。其成立目的在于提供有素质且学费低廉的高等教育给各阶层人民,同时也栽培符合国家社会所需的各行业之人才。
  韩江学院校园坐落于槟城州邻近亚依淡的林连登路,环境清幽、设备齐全、交通便利。校园一片绿意盎然,景色宜人,可说是学生们求学的理想环境。
  为致力推广学术研究之风气,韩江学院于2003年成立了韩江华人文化馆。韩江华人文化馆内设展览厅和资料室。资料室的收藏内容包括“国内外华人研究”及“马来西亚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有书籍、剪报、学报、论文、期刊、小册子及非书资料等。除了展览及收集资料外,韩江华人文化馆也定期出版《韩江学报》及举办学术交流会。
  此外,配合中文硕士班的开办,韩院中文图书馆内也增设了中文硕士班专用书架。书架上所有的书籍皆由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亲自选购,并逐年增购新书,展现了两校办班的认真态度。


课程设置

  根据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参照南京大学文学院各硕士点的教学计划,本班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开设下列十二门课程:

  01. 现代汉语研究
  02. 古代汉语研究
  03. 中国古典小说及小说理论
  04. 中国古典诗歌及诗歌理论
  0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06. 中国当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
  07. 中国现代戏剧研究
  08. 文艺理论研究
  09. 中国文化史研究
  10.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11. 学术研究方法论
  12. 西方现代美学

  每门课程结束后进行考试。


01. 现代汉语研究
  本课程主要讲授现代汉语及其研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有关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汉语研究的现状,并能在科学的语言观指导下认识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提高分析、运用和研究现代汉语的能力。
  课程的主要内容有:
  现代汉语的定义;现代汉语的形成、分布和发展;现代汉语的结构及其特点;现代汉语研究的过去和现在;汉语和中国社会;与现代汉语研究有关的其他问题。

02. 古代汉语研究
  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同时具有较强的工具课性质。这门课程的任务是加深学生阅读中国古籍的能力,继承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进一步提高现代汉语的修养。
  本课程以文选、常识、常用词并重教授方法,精讲若干篇范文,透视重要的古汉语现象,解析数百个常用词。古汉语常识的具体内容如次:古代汉语工具书及古书注解、古代汉语词汇(含文字、训诂)、古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音韵、古代汉语修辞及古书句读、古文结构、古代文体的特点。

03. 中国古典小说及小说理论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小说的起源、演变与历史关系;介绍重要的小说作家作品、创作流派与小说美学;剖析小说文体与其他叙事体裁(戏曲、讲唱文学)的关系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本课程主要章节如次:
  上古神话与历史小说;魏晋笔记小说与唐人传奇;从宋元话本到明人拟话本;《三国演义》与历史小说;《水浒传》与英雄传奇;《西游记》与神魔小说;《金瓶梅》与世情小说;《儒林外史》与《红楼梦》;晚清谴责小说;古代四大小说批评家。

04. 中国古典诗歌及诗歌理论
  本课程拟通过专题研究的方式,展示中国诗歌与诗学在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下所形成的基本特色,以及在技巧、题材、语言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变化,并由此而了解这一学科的基本规范和研究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关于历代诗歌及诗学著作的目录、版本、考证、辑佚的研究;诗学,关于诗歌本质、结构及创作等一般原理的研究,关于诗歌的发展、流变,诗人的创作与作品的研究,关于各民族间的诗学、诗史、诗学史的比较研究。

0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本课程在系统讲述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发展中的几种主要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作家创作的几种主要文化倾向(如鲁迅、陈独秀的英哲文化倾向,胡适等人的绅士文化倾向,以及更为普遍的平民文化倾向等)进行概略的梳理,以便从整体上更深入地把握当代文学现象,从而更迅速地进入研究性的思考。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中国现当代文学新的伟大传统;从五四时代现实主义的宽泛化到90年代现实主义的冲击波;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现代主义在中国演化规律;鲁迅与中国现代英哲文化;文坛绅士风的流失;“保守主义”、“后现代”与中国文学的前路。

06. 中国当代文学暨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共同组成世界华文文学,时空上的差异又使它们具有各自的特点,概述其历史发展,并对它们的同和异进行探讨和比较,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各章目录如次:中国当代文学的概念界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沿革,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潮,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作家,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与运动。

07. 中国现代戏剧研究
  现当代戏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中国话剧的历史渊源,发展流变,审美特点,主要作家作品的风格以及中西现当代戏剧的关系。
  本课程章目如下:中国现代戏剧发展历程,现实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田汉、曹禺、夏衍、郭沫若、老舍的戏剧创作,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08. 文艺理论研究

  本课程选取有关文艺理论的五个重要专题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从事文学评论或美学研究奠定理论方面的专业基础,并训练他们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内容如次:文学的审美本质、文学的社会功能、文学的特征、文学的种类、文学的创作过程和思维规律、文学的鉴赏与批评。

09. 中国文化史研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又先后影响和收容了中亚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欧洲文化,并由此形成了既内涵丰富,又形式独特的思想体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从总体上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类型特征、价值取向,以及由原始到现代的进步;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道德理论、宗教哲学、科技文艺、礼仪习俗、社会风尚,以及中外文化交流诸现象有较为系统的认识。

10.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
  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一般原理,基本概念及范畴,学科的演变及走向。中国神话与希腊、希伯来神化比较,东西方自然观比较,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比较,中西传记文学,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对异域文学的接受,“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举隅。

11. 学术研究方法论
  本课程以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为线索,讲述学术研究的对象、领域、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通过绎读一些学术名篇,指示治学门径,领会治学心得。通过布置阅读与作业,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训练。

12. 西方现代美学
  本课程旨在讲授西方美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命题,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西方美学与思潮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西方文学艺术的实践,重点讲解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内容涉及这一时期西方美学的主要派别与代表人物。


师资阵容

现代汉语研究  杨锡彭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

        顾 黔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教授

古代汉语研究  陈文杰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副教授

        陈立中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教授

中国古典小说  苗怀明教授
及小说理论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

        俞为民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教授

中国古典诗歌  金程宇教授
及诗歌理论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

        冯乾教授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

中国现代文学  倪婷婷教授
研究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傅元峰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

中国当代文学  刘俊教授
研究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张光芒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教授

中国现代戏剧  马俊山教授
研究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教授

        陆炜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教授

文艺理论研究  王杰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

        孙蓉蓉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

中国文化史研究 姚松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副教授

        孙立尧教授
        南京大学古代文学专业副教授

比较文学与   余斌教授
比较文化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

        肖锦龙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教授

学术研究方法论 徐雁平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学专业副教授

西方现代美学  汪正龙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教授

        包兆会教授
        南京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副教授


教学计划

01. 学制30个月,其中24个月修读12门课程,6个月撰写论文,
  并赴南京大学答辩。
02. 每门课程53学时,其中25学时自学,28学时面授。
03. 每两个月面授一次,一般安排在双月份下旬(槟城班)或
  单月份上旬(吉隆坡班)。
04. 每门课程的面授在一周内完成,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晚面
  授3学时(7pm-10pm),星期六下午和晚间,面授6个半学时
  ,星期天上午和下午面授6个半学时。特殊情况可调整上
  课时间。
05. 每门课程将发给讲义和教材。
06. 学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课程面授者,应事先向相关管理
  人提交书面申请,且此类缺席不得超过两次。有关缺席学
  员的作业和考核,由任课教师酌情决定。

作业、考试、论文、答辩、毕业

01. 学员应在规定的日期内将作业电邮给任课导师,迟交作业
  者将酌情扣分。
02. 各科考试形式由任课导师确定,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
  考试,均须在课堂上进行。考试一般安排在下一门课程面
  授开始前进行,时间为3小时。
03. 考试成绩将各别通知有关学员。每门课程的综合成绩由二
  部分组成:作业及课程考试。
04. 考试不及格者可以补考一次。学员如有特殊因素未能如期
  参加考试,应事先提交书面说明,经导师同意后,可以安
  排补考。
05. 未能如期完成论文写作者,可以申请延期答辩。申请延期
  答辩不得超过两次。
06. 未通过论文答辩者,可以在一年内补答辩一次。
07. 学员在完成论文后须亲赴南京大学参加答辩。答辩委员由
  3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资格者组成。赴中国参加答辩的旅
  费、膳食费和其他费用由学员自行承担。
08. 毕业典礼将在中国南京大学和韩江学院/吉隆坡各举行一
  次。

休学和退学

01. 学员因故中断学习,须事先向南京大学提出申请,并酌情
  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要求休学者在征得南京大学当局同
  意后,可保留学籍为期一年。未提交书面申请而中断学习
  者,将视同自动退学,不再保留其学籍。
02. 经入学考试被录取而未能按期参加学习者,须提出书面申
  请,经批准后可以延期至下一届开始学习,此类延期只提
  供一次机会。

招生和开课日期

  招生日期:每年4月至8月中旬。开课日期:每年10月(槟城班),每年11月(吉隆坡班)。

招生对象

  1.拥有大专(Degree)或以上学历者。
  2.拥有专业文凭(Diploma),并具有至少三年相关工作经验者。

入学资格鉴定

  所有报名者均须通过由南京大学主持的下列两项入学资格鉴定:
  1.中国语言文学综合基础知识(口试)
  2.中文写作(笔试)

入学申请

  申请者需填具2份入学申请表格,并附上以下文件:

  1.护照型相片4张(其中两张贴于2份入学申请表格,另两张作为学生证用途);
  2.报名费 RM200;
  3.最高学历文凭副本2份(若文凭是马来文本,请自备中文译本)

学位授予

  学员完成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之后,经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查合格授予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Master of Arts)。该学位得到中国国家教委的承认。


课程咨询及报名处

  联系人:陈奕璇
  韩江学院 Han Chiang College
  Lim Lean Teng Road, 11600 Penang.
  URL: www.hctvnews.net
  Tel: 04-2831088
  Fax: 04-2829325
  Email: chilang@hju.edu.my


毕业生感言

  少年时期听长辈讲《三国演义》的故事,引发了我对文学的热爱。后来,我利用工余的时间,在八年里修完韩院的中文系文凭课程及中文硕士课程。在这段又要工作,又要兼顾家庭以及念书写论文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我相信在精神上我却是最富足的。
  这八年的学习为我打下了良好的根基,也激发了我的学习热诚。如今我用赚来的钱逐步构建自己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继续我的学习之路。感谢南京大学和韩院让我能够在这几年沐浴在浩瀚的学海之中,享受追求学问之乐,同时也在精神层面和思想上更有长进。
  ~ 魏金顺,厂商,槟州家具同业商会副会长(2008年)

  大学本科时原本想修中文系,但是没能如愿。后来在韩院的安排下终于如愿以偿,修读南京大学中文硕士课程,有机会向中文系学术界权威学习。课程中最刻骨铭心的是论文写作。导师的指导、启发和鼓励,让我顺利完成五万字的论文,同时获得最佳论文奖,其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非笔墨所能形容。
  后来我因为这张文凭顺利应聘新加坡华侨中学当中文老师,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未来我还会继续教授中文,把我对中文的热爱传播给更多的学子。
  ~ 李冰玲,新加坡华侨中学中文老师(2008年)

  在修读中文硕士课程之前,对文学作品只是随心所欲的阅读,学习的效果不全面也缺乏学术性。南京大学中文硕士班课程提供了完整、全面及系统性的教学,让我对中国语言文学有更全面的掌握和认识。
  硕士毕业之后,我顺利申请到奖学金远赴南京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真正放下工作,踏入南京大学,全心全力钻研学术。本科非修读中文系的我趁此机会多听一些课,加强自己的基础。虽然学术研究之路很艰苦,但是我相信这一路走来,我看到了最美丽的风景,也相信这将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 孙耀宗,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2008年)

  我向来对中国语言文学有深厚的兴趣,也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历而报读中文硕士课程。毕业后,我凭着自己多年担任杂志编辑的经验和这张文凭顺利应聘深圳的一家机构担任高级编辑的工作,成为我事业上的一个转捩点。过后,我又转到广州的《国际名茶专刊》担任编辑工作。
  在中国工作和生活是我一向以来的心愿,感谢这张文凭,让我完成了梦想。
  ~ 廖建砜,广州《国际名茶专刊》责任编辑(2008年)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马来西亚硕士班入学考试

一、笔试 (时间:3小时)

  在7道试题中,任选5题作答。每题20分。
  笔试范围为: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化等。
  题型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两种。重点考察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流派及基本文学、语言、文化常识的掌握和理解。

样题:

1)名词解释:
  01、诗经
  02、唐宋八大家
  03、鲁迅
  04、希腊神话
  05、四库全书
  06、春节

2)简答题:
  01、请选择一首你喜爱的中国古代诗词,写一段简短
    的赏析文章。
  02、请对《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03、请选择一位你喜欢的外国作家,介绍其主要作品,
    并对其创作特色进行分析。
  04、鲁迅的杂文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作品稍作分析。
  05、请默写一段古诗词或散文,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口试(时间约半小时)

  从多道问题中任选3题作答。范围如下:

  01、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主要特点。
  02、中国古代“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中的名言、名句的理解和阐释。
  03、常用中文工具书的了解及使用方法。
  04、有关中国主要文史典籍及文化史的基本知识。
  05、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06、中国古典小说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
    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07、中国现当代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08、海外华文文学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09、文学与人生及文学与社会。
  10、文学创作方法的主要流派。
  11、文学的主要体裁形式及其艺术特征。
  12、外国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



点击下载: 招生手册报名表格

南京大学文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的历史溯源于中国晚清政府创办的两江师范学堂和美国教会创办的金陵大学,发展为中华民国时期的中央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改名为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73所重点大学之一,1999年列入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达35人,居全国高校第三,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有实力,具有国际影响的名牌大学之一。
  南京大学文学院的远源,可溯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创立的三江师范学堂与光绪十四年(1888)成立的基督教会汇文书院。其设科建系则始于1914年成立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此后历经了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至1952年,由汇文书院等基督教书院发展起来的金陵大学并入南京大学,组成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文学院。
  一百多年来,众多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如李瑞清、王瀣、黄侃、汪东、吴梅、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方光焘、罗根泽、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先生等执教文学院。经过几代师生的艰苦创业和奋力开拓,形成了坚持真理而不追逐时尚的学术精神和朴实、严谨、创新的学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人才。
  文学院有院系建制为四系两部,即文学系、语言学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艺术系和大学语文部、海外教育部。在中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属的8个二级学科中,文学院具备其中的7个,即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院目前拥有两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专业,13个博士点,1个艺术专业硕士(MFA)培养点。学科覆盖面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重点大学文学院系前列,是国内有实力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7年,南京大学文学院被评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6年,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顺利通过国家评估,并获得较高的评价。2007年,文艺学学科被增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文学院以4个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中文院系国家重点学科数第二的地位,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成为南京大学文科中的首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文学院拥有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2、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3、古典文献研究所;此外还建成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社会语言学实验室、域外汉籍研究所、《全清词》编纂室、美学研究所、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江淮方言研究所、戏剧影视研究所、影视工作室等一系列能够引领本学科前沿课题的研究平台。
  文学院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任课教师87人,其中:教授46人,占53.4.7%;副教授21人,占24.4%;讲师19人,占22.2%;获博士学位者67人,占77.9%,获硕士学位者12人,占13.9%。
  文学院教师爱岗敬业,教风良好,他们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学生、学校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其中具备政府各种学术荣誉称号和受到奖励的人员占我院总人数的40%以上。连年被学校评为教学特优单位,有多位教师被本科生评为“我最喜爱的老师”。
  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院科研项目与成果持续增加,竞争重大科研项目的实力增强。
  2000年以来,文学院各学科在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年均达150篇左右,出版专著年均50多部,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0多项。其中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6项,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2007年,大型古籍整理成果《册府元龟》荣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正式奖。
  南京大学文学院是中国教育部最先批准在海外授予中文研究生学位的单位,设有海外教育部,积极开拓国际中文教育空间。
  2001年,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与马来西亚韩江学院经过友好协商,并得到两国政府的认可,开始在马来西亚举办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班。截至2008年已招收了8届学员,90多人,已有60多人获得学位。其中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桃李成林,播下了美好的办学声誉。在办学过程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承担了中国教育部海外华文教育模式研究项目,受到教育部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文学院配备中国政府来华留学研究生奖学金名额,马来西亚中文硕士班的学员毕业后可申请前往南京大学文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从《乔家大院》看儒商文化

作者:孙福盛

论文摘要

本文以一部描写近代山西商人乔致庸传奇事迹的电视大片《乔家大院》为切入点,走进一代晋商诚信经营,以义致利,守望相助,勇于开创的世界,把他们独树一帜的标竿行为,放在儒家文化的精神高度来审视,认为这些成功晋商的背后,闪耀着两千五百年来的儒家传统光辉。他们是现代儒商追随的典范,倡导东方“崇德为上” 的经营哲学,对西方“唯利至上”的经济理论作出了填补。

本文认为: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华哲思,仍将照亮今天的人类,浩浩中华经典,仍是现代企业永续经营的思想宝库。在商场诚信日益缺失的危机声中,推广儒商文化,呼唤儒商精神,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为人性化的商业秩序。

引言

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危机日显,灾难深重。
三聚氰胺引起的“奶粉惊魂”,令天下父母肝肠寸断。
与此同时,货不对办,商业欺诈,黑心产品充斥市场,凸显消费人的无辜无奈和无助。

人们不禁要问:正道商人,你在何方?

包括欧美经济学家在内的政经企业领袖正在急寻对策,深刻反思这次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和原因,不少西方学者回归马克思的《资本论》,怀念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作为东方人,也是全球金融海啸的受害人,当我们在积极“抗灾”,力图走出阴霾的同时,不禁想起一个事实:近百年来,由于西方社会在经济商业领域的领先地位,衍生一种“言必西方,行必欧美”的主流思维,经济模式唯西方马首是瞻,企业管理唯欧美一枝独秀。

东方的经营理论和管理体系,无人问津,几乎缺席,甚至被人遗忘。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推出一部名为《乔家大院》的长篇连续剧,在海内外观众中好评如潮,掀起一场持久不退的《乔家大院》热潮:游客蜂拥到山西见证乔家大院瑰丽雄伟的建筑艺术,商人追忆昔日晋商辉煌留下的启示,文化界则探讨中华民族的商魂商道和文化心理。

一部讲述晋商乔致庸经商奋斗史的连续剧,能够激起如此广泛持久深入的影响,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商场诚信危机,古已有之,于今尤烈。本文尝试从古为今用,重温儒学,走进民族瑰宝的视点出发,探讨这样一个命题:我们是不是已经和中华民族先哲的教诲渐行渐远?我们是否已经败坏了中华祖先仁义治国,诚信待人的优良传统?两千五百年前的儒家思想,中华民族的浩浩经典,是否能对我们今天重建世界商业秩序,重塑世界商业伦理,丰富当代企业管理体系提供借鉴,做出贡献?

为此,本文呼吁:推广儒商文化,呼唤现代儒商。

关键词:乔家大院,乔致庸,儒商文化,现代儒商


一:《乔家大院》是一代晋商和中华商魂的颂歌

《乔家大院》 根据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人物原型创作和演绎,全剧讲述乔致庸恩科考场弃考,中途接掌家业,凭借一套“义信利” 的中华商道和经营哲学,把乔家生意做好做大做强的感人事迹。

乔致庸(1818-1907),是乔家大院的第三代掌门人。他的祖父乔贵发,当年推着一辆小木车走西口求生,创下乔家最初的基业;父亲乔全美继承父业,却不幸早逝。自幼父母双亡的乔致庸,由大哥乔致广抚养长大,兄弟情谊非常深厚。
像当年的许多年轻士子一样,乔致庸一心仕途,无心商场,只因兄长病故,乔家陷入危机,他被逼弃文从商,重振乔家。在执掌乔家业务后,他胸怀大志,抱着“以商救民,以商富国”的经商愿景,勇于开创,屡建奇功,终于突破困境,南下武夷山,北上恰克图,为天下茶民开生路;紧接着,为了实现“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 ”,他不惜九死一生,几陷囹圄,笃信得道多助,天道酬勤,使乔家资产快速累积,成为乔家商业王国的奠基人,业务横跨山西河北内蒙古福建江浙等地,分店 200余处,富甲一方。

作为一部创作的电视剧,加上剧情的需要,《乔》剧中自有许多极具戏剧性的故事和情节,这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丝毫不影响《乔》剧作为承载中华商道和一代晋商彪炳千秋的含金量。

不管是《乔》剧中的乔致庸,还是历史上的乔致庸,祁县乔家堡的深宅大院,确实走出了乔致庸这样一位士魂商才。他一生的奋斗和成败,治家和治业,不仅使他成为有血有肉的晋商代表人物被人津津乐道,尤其重要的是,细细品味《乔》剧的观众,早已从剧情的推进中,重温了具有儒家风骨的中华商魂,从理性和感性的角度,深层理解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家情怀。不难理解,由乔致庸所演绎的“以义取利,以利济民,以利济世”的诚信儒商风范,必然催使荧光幕前的观众,在对比现今严重缺失的商场诚信之后,对乔致庸这个人物宠爱有加。
中国历史上向有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一句“士农工商“就已道尽一切。然而,从山西晋中盆地走出来的成功晋商和乔致庸们,却展现了他们立足儒家,超越儒家,最后更成为丰富儒家的先行者,正确解决了“义和利”的关系,摆正了“义信利”的顺序,为现代儒商的精神和信仰体系,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乔家大院》,不愧是一代晋商和中华商魂的颂歌。


二:《乔家大院》是儒商文化的美丽诠释

并不是每一个商人都可以被称为儒商,也不是在赚了大笔钱以后,拨出一笔钱来做点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就可名之为儒商的。乔致庸之所以被誉为儒商的典型代表,因为他原来就是一位儒士,同时又是一代晋商中的佼佼者。

除了为乔家掌舵,为自家商业王国打拼之外,乔致庸经商的宗旨很明确,那就是“以商救民,以商富国”,心系天下社稷,所以他愿意联合水家,元家等一众投资者的实力,不辞辛劳,冒着生意做不成即将赔钱破产的危险,南下当时太平军起事的武夷山贩茶,打通早已断绝多年的南北“茶路”,一心想着的却是“开通茶路,将使多少茶民生计从此有了依靠”这样一种愿景。

为了重整晋商的良好声誉,建立健康的商业秩序和伦理,他在战胜对手达盛昌后,主动求见邱天骏老东家,相约从此不再进行霸盘垄断生意,出银十万两买下邱东家积压的高粱,纾解了邱东家经济周转的困境;为了重整乔家在包头的业务,挽回市民客户对商人的信心,他雷厉风行地处理了“胡麻油掺假”事件,让人们看到正道商人维护公益,克己负责的行为。

为了解决当年运送大笔货银而引起的舟车劳顿和劫银风险,他不顾得力助手孙茂才的劝阻,坚持实现“货通天下”和“汇通天下”的理想,与腐败的朝廷和地方污吏几番较量,开启了近代中国最早的银行汇兑服务网络,最终因为清廷的腐败和地方污吏的从中作梗而未能完成大业。今天我们重温这一段历史,惋惜之余,丝毫无损于他的远见卓识和敢于担当的巨贾气魄,他的摸索实践,早已为近现代中国货币流通和金融汇兑建立了特有的雏形,令人无限赞叹又无比唏嘘。

为了照顾曾为乔家业务付出辛劳的员工,乔致庸实行了一套极具人性化和现代劳资双赢意识的员工政策,他用人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有效管理,善于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这可从他破格起用孙茂才,马荀,高瑞,潘为严,李德龄,长栓等人的系列举措中看出;尤为可贵的是,为了培养员工的忠诚精神,让员工能够自动自发的尽心尽力,他创新引用了“伙计顶身股”和“长久服务养老制度”等新型劳资关系,保证了人才长留,业务长青的局面。

为了真正利益众生,彰显晋商的社会责任,乔致庸在黄河决堤,灾民流浪,途经乔家堡时,不惜倾仓开办粥场救济灾民,下令所供粥食必须筷插不倒;逢年过节,乔家必给左右邻居送礼送菜;每天提供三头水牛,供四邻八乡的贫苦农户免费借牛耕田。这种开仓赈济贫苦,与邻分享喜忧的行为,不但体现了乔致庸以儒治家的本色,为乔家赢得尊敬和声誉,而且带动许多成功晋商一起行善,蔚为风气。

用乔致庸的话说:天下人的事情要天下人一起来做。因此,他不做一方之霸,他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天下的商人,而且如果还有来生,他仍旧要做这样的商人,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为天下人谋福利的事业。

彼得杜拉克曾经要求企业掌舵人必须清楚地回答三个问题:第一,我们的企业是什么?第二,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第三,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如何建立企业愿景和使命的问题,也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永续经营的关键。乔致庸领导的乔家商业王国,不但解决了这三个关键问题,也完全符合现代企业理论中的“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行销,一流企业靠文化”的新思维。乔致庸商业王国背后的指导思想和文化,就是“以人为本,诚信第一”的儒家哲学,这是乔致庸儒商信仰的思想内涵,也是《乔》剧力图带给观众的首要讯息。

因此,我们可以把乔致庸的儒商行为概括成以下四点,作为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的方向:
第一, 创建企业文化和使命愿景。
第二, 全力打造现代企业精神。
第三, 大力培养员工精神。
第四, 重视公司品牌建设。


三:向现代儒商致敬

从阿当史密斯发表《国富论》至今,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活动,已经大大地推动和巩固了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种光怪陆离的勾心斗角和商业竞争,从在商言商到唯利是图,从奸商黑商到金融黑手等等,在尔虞我诈的现代商业环境里,我们对现代儒商的期许,是否已经不实际和过于遥远?
事情并不如此悲观。

回顾马新两地和世界华商的奋斗史,现代乔致庸的身影仍旧比比皆是;尤有进者,这些成功的华商本身,并没有自觉地要成为什么现代儒商,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和经商哲学,却又足可与乔致庸的儒商风骨媲美而毫不逊色。

被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是第一位可以入榜现代儒商的马新著名华商。陈嘉庚(1874-1961),上个世纪初叶从中国乡下来到马新两地,从建立谦益树胶公司开始,他就不间断地支持和回馈国家社会:创办集美学村,筹建厦门大学,创办南洋商报,领导南洋抗日筹赈活动等,对马新两地华社和华商的影响至巨,至今不衰。

另外两位令人景仰的儒商人物是南洋大学之父陈六使(1897-1972)和李氏基金创办人李光前(1893-1967)。他们和陈嘉庚关系密切,互相辉映,前者建立了益和树胶公司,后者成立了南益集团,三人的公司名字都有一个“益”字,其“利益众生”的主观愿望不言而喻。陈六使在担任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期间,领导福建会馆献地500亩创办南大,个人首捐叻币500万,为东南亚华人子弟提供华文高等教育,立下丰功伟绩。

曾经在南京和清华高等学府就读,并接受西方教育的李光前,是陈嘉庚的女婿,他不但是树胶黄梨和银行业巨子,更仿效陈嘉庚回乡建立国光小学和中学,投资建立光前学村,他以独到远见成立的“李氏基金”,更在华人世界传为美谈,至今仍在造福马新两地的文教事业和万千学子。

活跃于近二十年来的马来西亚许多著名华商,例如倡议“每年一华小”,推广“春节谢师宴”的余仁生总经理骆荣富,筹办马来西亚年度中文书展,大力捐助母校新华小学建校的绿野集团主席李金友,临危接办星洲日报,建立世界中文媒体网络,派遣援柬华文教师,领养中国安徽贵州贫困学生的张晓卿等人,都是令人尊敬的成功儒商人物。

此外,被誉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1928-)和菲律宾首富陈永栽(1934-),也是极具中华文化修养的现代成功儒商。李嘉诚通过他的基金会,创办了汕头大学,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中,主动捐资一亿人民币设立川震特别学生教育基金。他的名言是:“投资在教育的金钱,拥有最高的回酬”。

菲律宾首富陈永栽更是一位身体力行,把中华哲学运用到现代企业并创造传奇的成功儒商。陈氏情牵中华,事母极孝,认为勤劳节俭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他的“大富由天,小富由人”,“先赚钱后花钱”,“优先提拔孝顺节俭守信员工”的经营理念,极富儒家庭训的特色;他把儿女送回中国求学,每年赞助菲华青少年赴华参加夏令营,他也特别推崇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精髓。

纵观以上所列,这些成功华商都有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是华人,白手起家,接受中华文化熏陶,都是儒家文化的拥护者和实践者。他们越是成功和富有,就越是谦卑和可亲,我们实应向这些现代儒商顶礼致敬。

这些成功儒商的存在,让两千五百年前的中华哲思,在现代社会闪亮依旧,把我们带进瑰丽的民族精神宝库,重温了儒家文化温馨造人的一面。
我们有理由相信:两千五百年来的中华哲思,是可以也应该被重新诠释,重新学习和大力推广的。


四:儒商文化的精神内涵

儒商,作为一个崭新和特定的商人群体,自有其令人尊敬的文化取向和精神追求。他们从重农抑商的传统禁锢中走来,从士农工商的市井嘲笑中走来,从唯利是图的奸商包围中,走出了一条光明磊落,笑傲群雄的正道,他们从经商活动中富了自己,也利益了国家社会。他们是以商利民,以商富国的最好表征。

乔致庸在《乔》剧中有许多经典的谈话和行为,生动地告诉我们:什么是儒商的本质?儒商为何必须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儒商的存在对国家社会有什么价值?

在乔致庸看来,在商当然要言商,而且必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商人更须贯彻“义和信”,一个有担当的商人,必须首先严格遵循以 “义”取利,以“利”济世的经商原则,也就是说:追求“利”的方法,要以“义”作为准绳,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见利忘义,为利而不择手段。从商业活动中赚了钱以后,是过着纸醉金迷,奢侈糜烂的生活,还是立意回馈社会,行使社会责任,笃行一种“富而好礼,富而好施,富而好学”的社会风范,是儒商有别于一般商人的分水岭。

今天我们看儒商,推广儒商文化,呼唤儒商精神,必须解决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儒商行为的背后,究竟都有那些精神内涵?它绝不是某些人的单独行为,也不是某个人的突发举动,它必须有一种坚固可靠的哲学支撑和信仰体系,才能使这一群体走向社会,拥有一个令人景仰的制高点。

我以为,这个哲学支撑和制高点,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和思想,恰恰就是植根于两千五百年来的儒家思想。
综合现代社会对于儒商的定义界定,以及《乔》剧中的宣示,我以为儒商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去解读。狭义而言,儒商是指那些遵循儒家思想教导和行为规范的商人。广义而言,儒商是以儒为主,兼行法家,道家,墨家等中华传统哲学价值观的商人。其集中的思想内涵,则可以回归到儒学的经典著作《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以为,《论语》中有关“君子”的众多论述,正是这些儒商行为的思想根据和依循。如果说“君子”是儒家所推崇和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修齐治平”的保证,那么儒商就是生意场上的“君子”,商业活动中的一股“清流”了。

《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随手拈来就有以下的经典字句:
“君子不器。”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运行天下于掌。”

此外,儒家的经典名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突显了修好个人品德和治家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用之以商场,就是先要有好的“品德”,才会有好的“商德”,符合我们现代经营管理中所倡导的“先做人后做事”,“先学会做人才能做好生意”的观点。
  
如此丰富高雅的精神世界,理应成为所有商场中人的必修课。


五:小结--呼唤现代儒商


为了凝聚和团结儒商力量,提倡正道经商,营造健康的商业秩序,一个总会会址设在香港的“国际儒商学会” 已经出现,在世界各地都有分会,马来西亚也成立了自己的儒商联谊会 。

以国际儒商学会为例,该会常年举办的《中华儒商论坛》,汇集全球儒商,举行祭孔大典,颁发成功儒商表扬状,俨然成为宣扬儒商文化,呼唤现代儒商的重要舞台。

2008 年9月,由世界华人企业家协会和国际亚洲教育集团主办的《第三届世界华商论坛》,在金马皇宫酒店成功举行。这次大会除了总结成功华商经验,促进全球华商发展,服务华商及振兴中华的宗旨之外,还特别举办了《第一届东南亚华人孝道文化论坛》。世界华商大会上举办如此深具儒家文化内涵的论坛,其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创举,令人赞叹和佩服。

以儒营商,以商养儒,儒商合一,交相辉映,这就是现代成功儒商吸引世人目光的亮点。具有儒家思想内涵的儒商文化,是中华儒商和他们的追随者们近百年来的思想积淀;现代儒商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碎片,更不是西方经营哲学的对立面,恰恰相反,现代儒商是成功而谦卑的,他们的身 影,陡而不峭,亮而不刺。他们以“崇德”的东方经营哲学,对西方经济理论的“唯利”哲学进行了填补。

惟其如此,现代儒商才显得那么可亲,可敬。
儒商文化才显得那么可贵,可行。

2009年4月2日星期四于居銮河畔

我与南京大学文学院结缘

200810月31日,于马来西亚吉隆坡

作者:廖建砜(第三届毕业生)职业:中国广州《国际名茶专刊》责任编辑


200810月初旬秋天,笔者从广州回到马来西亚度假,承蒙南京大学文学院(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马来西亚硕士班办公室陈奕璇小姐的邀请,让本人发表个人拙见和毕业感言而深表感激。

笔者当初之所以会考虑报读本班课程,主要是除了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化和汉语言抱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与热忱之外,也是基于希望在本身的学历背景方面有所提升的考量,所以才会在20039月毅然辞去原有的工作,并顺利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而在当年10月正式进入南京大学与槟城韩江学院联合开办的“南京大学文学院第三届马来西亚硕士班”课程就读深造。

本 人对于当初做出选修南京大学文学院硕士班的决定并不感到后悔,相反的还认为这是我人生中一次最为重要的明智选择和突破。因为报读本班后我所得到的收获是非 常大的,不仅是成功考获了中国著名品牌大学之一南京大学的研究生硕士学位资格,同时对于学习华夏民族的文化与历史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此外,在两年半 的学习生涯中,也让我有机会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当中包括了多位在中国国内及海外倍受学术界尊敬的南京大学教授,他们有曹虹老师、王彬彬老师、胡有清老 师、杨锡彭老师、苗怀明老师、余斌老师、胡星亮老师、姚松老师、汪正龙老师、徐兴无老师、倪婷婷老师、汪维辉老师,以及一班志同道合的同窗好友。


南京大学文学院学术底蕴深厚


中国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高等学府,在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保持着难能可贵的探索求变精神,从而造就了优良的学风和校风,积淀了深厚文化与学术底蕴,在海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

新中国在30年前(1978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南京大学也顺应潮流和局势的发展,全面搭上了改革开放浪潮的列车。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凸现了作为中国国内一流综合大学的办学特色与优势。

2008南京大学文学院(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正式成立,该院下设“文学系”、“语言学系”、“文献学系”、“戏剧影视系”。其中“语言学系”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学术积累。它在1950年代初民国时期原国立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两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调整而建立起来的。其渊源可追溯到1902 年三江师范学堂与1888年南京汇文书院所开设的中国国文课程。该系办学的宗旨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本课程毕业的同学其未来的出路也是非常广泛的,诸如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大专院校教学及新闻、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笔 者认为南京大学为马来西亚同学特别开办的课程:《中国古典诗歌及诗歌理论》、《中国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文艺理论研究》、《现代汉语研究》、《中 国古典小说及小说理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中国文化史研究》、《西方现代美学》、《学术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古代汉语研究》,每一门课程的安排皆完备齐全,符合时宜,而且实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毕业后就业生涯产生新转捩点


经过两年半的不懈努力与坚持,笔者终于如愿在20065月到南京大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而成功考获了文学院硕士学位的资格认证。这是我个人的人生旅途生涯中一次具有非凡意义的转捩点。毕业以后我一直都在寻求工作上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突破。20066月从南京大学毕业回到大马后继续从事出版社刊物编辑的工作。

不久后,在一次的机缘巧合下,于2007年的2月下旬我有幸到了中国广东省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从此以后个人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环境也起了重大的变化。当时笔者在深圳市一家由香港人开办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属下的研发部编辑组担任高级编辑的职位。200712月又到了广东省的省会广州市居留和就业直到现在。

如今本人在中国依然从事刊物编辑方面的工作,目前在广州市的《国际名茶专刊》担任责任编辑一职。光阴如梭、白驹过隙,笔者在中国居住和工作已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也早已适应了在中国的生活环境,并已决定将来还会继续长期留在中国定居和发展。


南大文学院与时并进再创辉煌


今 天,南京大学文学院马来西亚硕士班已迈入了第八个年头。八年的岁月可谓不长也不短。一路走来本班在这八年风雨飘摇中依然屹立不倒,不畏险阻的继续壮大。而 且每年还成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与爱好的马来西亚莘莘学子,为民族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抹煞的贡献,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华裔子弟感到欣 慰、鼓励、支持和骄傲的。作为校友,笔者希望本班在未来的日子越办越好,同时继续吸纳更多的学生报读选修。

另外,本人建议已毕业的同学们也应该共同探讨和成立属于我们的“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联谊会”,让南京大学马来西亚的校友拥有一个很好的平台,以便每一位同学都能经常保持联系与交流。日前,欣闻南京大学马来西亚的校友联谊会已正式成立乃是值得高兴的事。

中 华文化是中华大地各族儿女、海外华人、华侨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处处弥漫着诱人的魅力,且具有无限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华夏儿女始终是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基础,这是我们身为中华民族的骄傲。南京大学文学院肩负着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丰富多彩文化的使命,兼容并蓄, 与时并进。

期许本班在未来的岁月里不断茁壮成长,再创辉煌!

促进情谊加强与母校联系,大马南京大学校友会成立

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联谊会于2008年10月18日星期六正式成立,藉以促进校友情谊、学术和文教活动,同时加强与母校的联系与沟通。

首届联谊会主席由首届韩院南大中文系硕士班班长邱文发出任,秘书则是魏金顺。

邱文发希望校友能热烈响应以及支持联谊会,而联谊会也会积极与国内外大学华文学会联办活动,促进学术与文教活动。

首届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联谊会理事会名单列下:

首届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联谊会理事会阵容:

顾问:姚松教授、拿督谢诗坚博士
主席:邱文发
副主席:彭文良、游杰华、廖建砜
秘书:魏金顺 副:雷贤淇
财政:许开球 副:温国华

委员:孙福盛、何有明、高静宜、林武灿、陈强勤、李莉莉、黄丽诗、陈瑞燕、陈嵩杰、张悦珍及余启航。

各小组负责人:

学术组主任:孙福盛
信息组主任:陈强勤
中马联络人:高静宜
怡保联络人:李莉莉
南马联络人:温国华
北马联络人:邱文发

中文系硕士班历届毕业生大合照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第五届


第六届

2009年7月6日星期一

中文系硕士班历届毕业生名录

南京大学马来西亚韩江学院中文系硕士班

☆☆☆☆☆☆☆☆☆☆☆☆☆☆☆☆☆☆☆☆☆☆☆
        第 一 届        
☆☆☆☆☆☆☆☆☆☆☆☆☆☆☆☆☆☆☆☆☆☆☆
01、陈矜帉 02、陈雪文 03、陈强华 04、陈瑞燕
05、陈嵩杰 06、陈秀青 07、黄碧云 08、刘杏珉
09、卢荣成 10、邱文发 11、王德龙 12、王增文
13、许开求 14、余启航 15、张宝清 16、张悦珍

☆☆☆☆☆☆☆☆☆☆☆☆☆☆☆☆☆☆☆☆☆☆☆
        第 二 届        
☆☆☆☆☆☆☆☆☆☆☆☆☆☆☆☆☆☆☆☆☆☆☆
17、陈焕仪 18、陈金枝 19、陈妙卿 20、陈振南
21、何有明 22、黄本财 23、李忠致 24、刘 明
25、骆晨薏 26、彭文良 27、邱苑妮 28、孙耀宗
29、王淑慧 30、吴志强 31、萧美芳 32、余竹轩
33、郑晓沁 34、黄福溪

☆☆☆☆☆☆☆☆☆☆☆☆☆☆☆☆☆☆☆☆☆☆☆
        第 三 届        
☆☆☆☆☆☆☆☆☆☆☆☆☆☆☆☆☆☆☆☆☆☆☆
35、林武灿 36、方 琳 37、洪锦燕 38、雷健恩
39、廖建砜 40、林淑琴 41、吴可刚 42、姚月英
43、郑宝婷 44、钟进贺 45、朱秋盈

☆☆
☆☆☆☆☆☆☆☆☆☆☆☆☆☆☆☆☆☆☆☆☆
        第 四 届        
☆☆☆☆☆☆☆☆☆☆☆☆☆☆☆☆☆☆☆☆☆☆☆
46、陈美盛 47、符瑜玲 48、黄丽诗 49、李冰玲
50、李莉莉 51、林琼兰 52、林思欣 53、莫泽明
54、王韵琴 55、游思明 56、邹杰豪

☆☆☆☆☆☆☆☆☆☆☆☆☆☆☆☆☆☆☆☆☆☆☆
        第 五 届        
☆☆☆☆☆☆☆☆☆☆☆☆☆☆☆☆☆☆☆☆☆☆☆
57、黄广秋 58、黄荣山 59、雷贤淇 60、雷亚来
61、孙福盛 62、魏金顺 63、温国华 64、文小菲
65、萧美凤 66、徐永强 67、游杰华

☆☆☆☆☆☆☆☆☆☆☆☆☆☆☆☆☆☆☆☆☆☆☆
        第 六 届        
☆☆☆☆☆☆☆☆☆☆☆☆☆☆☆☆☆☆☆☆☆☆☆
68、陈丽冰 69、陈强勤 70、高静宜 71、庄织华

南大韩院硕士班招生广告